基本描述 | 作品共四个乐章,构思于1938年,直至1946年才完成,历时8年。其中第一乐章的开头、第二乐章的呈示部和第三乐章的主题作于1938年。此时,普罗科菲耶夫也正在同时创作电影配乐《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所以,受此电影配乐的影响,作品的初稿就是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一乐章的开头几个动机创作而成。著名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钢琴家奥博林于1946年10月23日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小音乐厅首演了这部作品。苏联卫国战争的时间正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f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的这几年。战争对于这个时期的普罗科菲耶夫影响很大,不能武断的说明这首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是对哪个具体战争的描绘,但总体上反应了俄罗斯人民不断抗争精神。此曲是一首篇幅庞大、结构复杂的室内乐作品。作曲家虽然只运用了小提琴、钢琴两件乐器,但却力图表现出交响曲似的恢弘气势。全曲分为四个乐章,结构严谨,首尾主题呼应,体现出乐曲的叙事诗般的套曲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