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 2021年1月16日、2022年10月6日,基因三重奏在武汉琴台音乐厅先后举办“寻找爱丽丝—经典重奏作品音乐会”和“浪漫与童趣—圣-桑作品音乐会”。本专辑中的10段录音就是从这两场音乐会的实况录音中精选而出,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场录音”:没有净场补录,在剪辑、混音方面也力求还原音乐会现场原貌。法国作曲家圣-桑的两首艺术歌曲《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和《月光》即便在法语地区也并不知名。2021年6月24日基因三重奏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音乐会上,首次改编演奏了这两首温婉、静谧的歌曲作为返场曲,受到意料之外的热烈欢迎。在同一场音乐会上,基因三重奏还演奏了由美国小提琴家卡尔·里斯兰德(Karl Rissland 1872-1960)改编的圣-桑名曲《天鹅》,或许不是所有的听众乍听就能接受其中新增的小提琴声部,但如果把这一声部想象为跟随在妈妈身后划水的天鹅宝宝,便能体会到改编者神来之笔的独具匠心。《我心花怒放》是圣-桑歌剧代表作《参孙与达丽拉》中女主角达丽拉魅惑与爱欲的率真表达。2010年7月22日基因三重奏在北京音乐厅首次将其改编,并从此成为经常演奏的保留曲目。《F大调钢琴三重奏》Op.18创作于圣-桑1861-1865年担任巴黎尼德迈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期间,是他早期作品中杰出的代表作。其中第二乐章的主题使用了法国东南部山区民间弓弦乐器?hurdy-gurdy 或vielle的常用技法动机,由大提琴引入的副部主题则极为悠远感人,是这部三重奏中最具艺术个性与才情的乐章。贝多芬《D大调第二交响曲》Op.36是作曲家在耳疾日益加重,并因此不得不离群索居、面临生死抉择的人生转折时期的创作,展现出贝多芬在面对命运的磨难与生活的挫折时复杂、真实的内心状态。1803年首演之后,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部新作,并获取更多的版税收入,贝多芬立即将这部交响曲改编为钢琴三重奏演奏版本(他的学生兼助手里斯(Ferdinand Ries)可能也参与了工作),并于1805年在维也纳出版。这一改编版将原作的配器重新整合,根据三件乐器的性能进行重新分工:两件弦乐器经常演奏管乐及弦乐独奏声部,而钢琴负责弦乐组和整体架构。这个三重奏版本在贝多芬去世后逐渐被大众遗忘,被演奏和录音的机会很少。2020年10月16日,基因三重奏作为中国内地重奏组在深圳境山剧场首演了这一版本。2021年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