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 "【作品简介】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打战。齐国的大臣管仲用了一招,先花大价钱向楚国买鹿,让楚国人争相卖鹿忽视种田,后来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就这样齐国赢了楚国。对管仲这个做法,孔子、孟子、荀子3人有不同看法。【前三段】豆豆:好吃好吃,这家烤鸭太好吃了!老妈,我明天还要来。妈妈:啊?这么肥的鸭子,一咬一嘴油,哪里好吃啦?豆豆:皮儿脆肉嫩,肥而不腻,(吧唧嘴)从头到屁股都好吃!妈妈:净瞎说,烤鸭哪儿来的屁股!不过,看来吃烤鸭这事儿,咱俩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豆豆:忍者?我忍不了啦,您不爱吃,这一整个,都是我的! 妈妈:什么呀,我说的可是“仁者”,仁爱的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里的“仁”,是“仁爱”的“仁”。“智”呢,是“智慧”的智。“仁者”可不是叫你忍啊,而是“有仁德的人”的意思。这句话最早出自《周易》,原话叫“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意思是,仁德的人看它,看出仁德;智慧的人看它,看出智慧。后来这话一瘦身,就变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门用来形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不同人看待它,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历史上有个人叫管仲,他做了一件事,竟然让孔子、孟子和荀子,得出三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什么事儿这么神呢?咱们一起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