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 "【作品简介】【孔子学习刻苦。而且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知疲倦。】“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来自于孔子刻苦学习的故事。“韦”指的是熟牛皮。古代的书是写在一片一片的竹简上,不同的竹简之间用熟牛皮来串联。大家想一下,牛皮是很具有韧性、很不容易断的。但是,孔子在读《易经》时,因为他读的太刻苦、总是在勤奋地读这本书,用来串联竹简的皮绳子竟然断了很多次!孔子“学而不厌”的勤奋和刻苦,通过这一个小故事就可以体现出来了!孔子为什么会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呢?是的,孔子的学生公西华也有这样的疑惑。他跑去问孔子:“老师,我很好奇,您为什么会给他们两人不同的回答呢?”孔子微微一笑说:“冉有平日里总是谦虚退让,胆量不够大,所以我就鼓励他向前冲。子路呢,正好相反。他的干劲太大,勇气太强,所以我就教育他注意退让。”【前三段】豆豆:好吃好吃,冬笋腊肉真好吃!妈妈:扑哧!豆豆:笑啥笑?妈妈:豆豆啊,我前两天听了一句话,“干啥啥不行,吃货第一名”。豆豆:哎哎哎!我行的事儿可多了,不信我来给你上上课,你知道吃冬笋有啥作用吗?妈妈:诶?什么?豆豆:认真听哟,吃冬笋不但有助于老妈你减肥,还能润滑你的肠道,让你的屎粑粑通畅地排出来。妈妈:哎呦,打住打住!豆豆咱们吃饭的时候能不能不说这个!豆豆:老妈,我这可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偷偷,小声)嘿嘿,让你说我干啥啥不行,毁得你吃不下饭。 哈哈,注意啦,“厌”是讨厌的厌,但在这里是“满足”的意思,“不厌”也就是不感到满足。诲人,可不是毁坏别人,而是教诲别人的意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是,“学习永不感到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话又是咱们的老朋友孔子说的。那孔子自己真的是这样做的吗?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你就知道啦。话说孔子在他生活的时代,是有名的大学问家,有人好奇地问孔子:“先生,您学识这么渊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的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