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RC申报平台 [ 登录 / 注册 ]

录音制品: 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Op.31 No.2 贝多芬 ISRC:CN-E04-21-00242 表演者:吴牧野


认领ISRC证书 版权持有人
节目名称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Op.31 No.2 贝多芬
语种中文
时长1363秒
登记者上海声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者吴牧野
表演者吴牧野
ISRC编码CN-E04-21-00242
基本描述《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Op.32,No.2,创作于1801-1802年。这首钢琴奏鸣曲通常被称为“暴风雨”,但这并不是贝多芬的标题,而是来自于安东·辛德莱尔问到这首奏鸣曲和《“热情”奏鸣曲》0p.57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在《“暴风雨”奏鸣曲》创作期间,贝多芬经历了无法排遣的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愤怒、强烈的想要克服一切障碍的渴望,正如在给魏格列尔信中所说那样“抓住命运的咽喉”。第一乐章 广板-快板《“暴风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被兰兹称为“人们所熟知的音乐中最富有激情的乐章之一”。在看似平静的短小部分和扩展的动荡段落间交替,当扩展到挥之不去的“暴风雨”时,平静荡然无存。这种音乐形式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并不多见,它描绘了深深激动、精妙绝伦的感情斗争,刚毅和激情的戏剧性冲突的画面。在乐章最后,我们没有感觉到如同《“月光”奏鸣曲》终曲结束时“斗争还在继续”的思想,相反,这里的斗争毫无生气地消失在极其悲哀的全音符结束的休止中,似乎浮现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将会怎么样?”第二乐章 柔板第二乐章似乎将我们带入了另外的形象世界——第一乐章深深被激情所控制着,但第二乐章则是庄严的宁静、幸福的沉思,恢复了不受干扰地体验周围的一切,并享受其中的乐趣的 能力。激情的魔法,狂热的迷惑力崩溃了,人们又回到了各种感情、智慧和意志的和谐之中。第三乐章 小快板第三乐章也是奏鸣曲式,又回到了D小调,并始终以小调作为主导,小调的主导性使得这一终曲具有了独特的冷峻色调。另外,节奏的严格统一,紧缩和扩展、音区、力度、调性的对比极其多样,又蕴含着“永恒运动”的原则。

备注:样本文件在线上传

返回目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