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描述 | 自问世以来,《大公三重奏》成为钢琴三重奏这一室内乐体裁公认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钢琴三重奏的巅峰”。贝多芬的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Op.97创作于1810-1811年间,此时贝多芬的耳疾已严重妨碍他的日常生活及舞台演奏,他的音乐创作也开始转向更加个人化的表达方式。这部题献给他的学生兼赞助人鲁道夫大公(Rudolph Johann Joseph Rainier)的三重奏,正是这一转型期的代表作:他既有着贝多芬之前作品充沛的律动和堂皇的和声,又有着前无古人的复杂织体与庞大结构;第一乐章发展部与第三乐章中神秘、阴郁的音响,预示着他不朽的晚期弦乐四重奏与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即将降临。这首被后人冠以“大公”别称的钢琴三重奏,既是贝多芬最后一首奏鸣曲结构的大型三重奏,也是贝多芬作为钢琴大师登台演奏的最后一首作品:1814年4月11日,他与小提琴家舒潘奇格(Ignaz Schuppanzigh)和大提琴家林克(Joseph Linke)在维也纳合作首演了这首因之前法军占领维也纳而迟迟未得公演的三重奏,并于几周后再次演出,此后贝多芬永远告别了钢琴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