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ISRC申报
  3. 补领证书
  4. 著作权证书
  5. 音乐出版
  6. UPC/EAN
  7. 词曲发表
  1. 登 录
  2. 注 册
错误的提示信息!
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 快速登录 -

  支持以下平台账号登录)
ISBN出版平台三辰数字出版网版权业网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 ISRC体系示范应用平台)

关闭/Close

首页/出版知识/传播付费下载的电子书是否侵权录音版权证明(ISRC证书)

传播付费下载的电子书是否侵权

数据来源:ISRC申报平台 发布时间:20180327 近期更新:2018/03/27 阅读量:13011612

传播付费下载的电子书是否侵权:

购买书籍仅仅是取得书籍的所有权,未与著作权人形成合意并且明确授权或者依据著作权人单方意思许可或者转让权利的,并不意味着附着在书籍载体上的著作权也一并概括或者具体的转移。假设在没有《著作权法》第22条对于合理使用的规定,那么将书籍电子版复制若干并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的行为可能触犯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

信息网络传播权,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2)项的规定,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

而复制权,根据第10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是指: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电子书籍因其载体的特殊性,于没有版权保护措施的状况下,致使复制书籍内容在网络时代变得更加便利。并且一旦复制成本下降,则导致著作权人包括发行在内的经济利益极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作为对著作权利人的救济,法律明文规定,权利人未许可他人复制或者转让复制权且不具有合理使用的情形下的,任何人不得实施针对其作品的复制行为。同理,读者或者电子书籍的所有人,在前述情形下,也不得将作者作品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网络硬盘或者其他网络空间。否则著作权利人有权要强求停止侵权行为并请求赔偿损失。

但根据现行著作权法第22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个人」不同于「私人」,前者是指行为人自己使用作品,而后者则指代「他者」,通过交互方式(信息网络传播方式)传播作品给公众,嘱咐其作品只作「私人用途」使用,属于所谓的「私人使用」,但并非「著作权限制」意义上的「个人使用」。一字之差大异其趣。

从逻辑上言,唯有「复制」及「演绎」行为能满足「个人使用」的「个人」要件,因为这些行为均可由行为人「个人」完成;而对「发行」、「出租」等广义上的「公众传播权」的限制,均无「个人使用」条款的适用余地。因此将作品通过交互式传播给特定人,因为对象并非是「公众」,所以并未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也就没有探讨是否满足「个人使用」的必要了。换言之,只要作品在信息网络环境中只能被特定少数人获得,则并没有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需注意:

首先,读者通过将电子书籍通过网络提供给好友“借阅”,这一行为本身即涉及作品在电脑硬盘或者上传至网络邮箱等服务器这一有形载体中再现其内容,客观上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这与读者主观认为是“借阅”或者“赠与”无关。

其次,对于不同种类的书籍,适用的保护并不同。如果是尚在著作财产权保护期限内的作品,则依据上述通过对“作品的合理使用”,可以不视为对著作权的侵犯。如是已经不受著作财产权保护的作品,如原版本的《三国演义》(不包括对三国演义的注释本),则只需尊重作者署名、不对作品进行修改或者不对作品进行恶意歪曲篡改,则可以任意复制、传播或者其他方式使用此类作品,因为已不在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内,不涉及侵犯著作权,也无需借助第22条「合理使用」条款抗辩。

目前对于市场上电子出版物版权的法律规定还十分模糊,仅仅是传阅的话是没有问题的,但若再次进行盈利目的、进行商业活动,如果别人追究,将会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还有这方面的疑问,可以到华律网了解更多相关法律知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站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纠错补充   提交收录   认领作品 / 证书

上一篇

电子书版权保护有什么法律规定

下一篇

电子书怎么确保版权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TOP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