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ISRC申报
  3. 补领证书
  4. 著作权证书
  5. 音乐出版
  6. UPC/EAN
  7. 词曲发表
  1. 登 录
  2. 注 册
错误的提示信息!
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 快速登录 -

  支持以下平台账号登录)
ISBN出版平台三辰数字出版网版权业网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 ISRC体系示范应用平台)

关闭/Close

首页/新闻报道/建平台比“谈谈”更重要录音版权证明(ISRC证书)

建平台比“谈谈”更重要

数据来源:ISRC申报平台 发布时间:20180313 近期更新:2018/03/13 阅读量:13011525

当前,新闻作品版权屡屡被侵犯,权利人却很难保护自己的版权不受侵犯。即使通过各种措施打赢了官司,最终获得的收益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现状下,许多新闻作品权利人对版权保护并不太在意,新闻作品版权保护也陷入困境中。

1124日,在国家版权局主办、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承办的2017年第三期“版权相关热点问题媒体研修班”上,江苏省版权局版权处工作人员就介绍了一次试图组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版权沟通的经历,尽管双方未能最终坐到一起,但或可从中感受到当前治理新闻作品版权的一些关键问题所在。

一个没能实现的想法

今年9月,江苏省召开2017版权贸易博览会,江苏省版权局版权处副调研员袁学术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当时借着‘2017剑网行动’的部署,我想把新媒体跟传统媒体拉到一起来,大家开个会,碰撞一下,听听各方的诉求,看看能不能减少一些侵权盗版现象”。

按照袁学术最初的想法,这件事应该是容易做的。因为平时工作中,就有不少传统媒体向江苏省版权局反映过新闻作品被侵权的情况。一些新媒体平台也表达了对版权作品的需求,与版权处时有接触。但实际操作后,他发现,这件事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在传统媒体这边,他们并没有太强烈的沟通意愿。新媒体那边则比较纠结,他们都觉得,现在似乎还没到那个份儿上。所以,我当初的想法就‘流产’了。”袁学术对此很无奈。

传统媒体的难处与顾虑

作为生产内容的传统媒体,新闻作品版权屡被侵犯已经是事实,他们为何不愿意出面沟通?作为转载内容的新媒体,平时都有内容的需求,为何不愿意坐下来和传统媒体聊一聊?袁学术后来思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可能都有一些顾虑。

从传统媒体这边看,传统媒体生产的新闻作品一般都是记者的职务作品。“如果没有跟所在单位签署协议情况下,大部分传统媒体的记者所创作的作品都属于职务作品,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很明确,归创作人所有,但是,两年之内报社可以优先使用。”袁学术说,在这种情况下,谁来主张作品权利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真正找到报社时候,报社并没有多大的积极性,而作为作品的权利人,各个记者一般又都很忙,如果为了一篇文章大动干戈,好像有点儿不划算。”这时,就容易出现即使知道被侵权,也不愿意出面维权的情况。

同时,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如果要维权,维权的数量也是一个大问题。由于新闻作品的特殊性,每天会生产数十甚至上百篇文章。这些零散的内容应该怎样维权?如果一篇一篇单独维权,那会是个浩大的工程。而且按照国家版权局和发改委所规定的转载稿酬标准,单篇文章判赔金额并不算高,“一个新闻作品一两千字,最多赔一两百元,为了这么点钱费力做这件事,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挺麻烦的”。袁学术说,这也是他们在新闻作品版权保护方面案源少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前,一些做大的新媒体平台,已经很注重版权问题了。一些大的公众号也经常发表原创内容,同时他们广泛使用别人的版权作品。但新媒体有时会陷入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作者的困境,尤其是当下热点层出不穷,有时候可能还没找到作者,热点事件就已经过去了。袁学术了解情况后发现,新媒体也很纠结。

可建立新闻版权交易平台

召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版权洽谈会的想法“流产”了,但袁学术还继续思考如何整治新闻作品版权侵权情况。他列出了几个解决办法。

首先,他认为应该改善一下当地版权环境。前不久,在江苏省版权局的帮助下,江苏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已经开始整合当地的传统报业,开发了一个内部稿源共享平台,但这并不足够解决当地报业之外的稿件使用问题。后来他们又支持一家企业开发一个宜开版权交易平台,基本思路是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帮助作者固定版权权属证据(相当于一个作品登记),同时赋予该文章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是这篇文章与作者的唯一身份。

根据设想,使用人如果想转载这篇文章,就需要扫描这个二维码,二维码后台对应着权利人的资金账号。这样一来,权利人与使用人之间便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我们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使用方想用某一作品却找不到权利人,他们就想把钱提存给版权局。但是,版权行政管理部门也找不到权利人,怎么办?”袁学术认为,通过宜开这个平台的设计,可以解决转载和授权付费的通道问题。同时,对于侵权盗版或报刊转载文章不付费的行为,这个平台也设计了一套机制进行集中维权,可以解决单篇文章维权成本大,维权收益少的难题。“一篇文章是没有必要搞一场官司出来的,但是,如果大家都到这个平台上来对某一个侵权方主张权利,那就可以集中起来对该侵权方进行维权。”袁学术说。

通过这样的平台,作者只需要把文章发上去,系统自动向作者提示哪个地方已经出现了这个作品,作者对未经授权和未付费的使用进行点击确认,其他维权工作都由律师们去做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就解决了单篇小作品的版权维权和版权交易难题。

“新闻作品版权专项整治是一个长期任务,我们想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逐步规范小作品的传播秩序。”袁学术最后说。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网站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纠错补充   提交收录   认领作品 / 证书

上一篇

网络文学版权运营是个“大金矿”

下一篇

授权不是一锤子买卖 ——专访爱奇艺IP增值事业部副总裁任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TOP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