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ISRC申报
  3. 补领证书
  4. 著作权证书
  5. 音乐出版
  6. UPC/EAN
  7. 词曲发表
  1. 登 录
  2. 注 册
错误的提示信息!
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 快速登录 -

  支持以下平台账号登录)
ISBN出版平台三辰数字出版网版权业网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 ISRC体系示范应用平台)

关闭/Close

首页 / 关于我们 / 冯宏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知识服务的长长短短

冯宏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知识服务的长长短短

作者:冯宏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

广大消费者为“知识”付费,其实是在找“信息选择代理人”。事实上,知识服务的概念图情界一直在推进,出版人应当重拾我们应当有的担当,让文化内容中最为精准的知识得以传承。

杭州西湖边上,“2016自媒体知识经济大课”,打出“知识的力量”这样的主题。一时间,知识服务,就这样不知不觉被叫嚷成似乎是互联网航线上的新大陆。

回头看这两年,大批互联网企业开始或高调或悄然进入这一领域,不乏用一群非专业领域人士的公众人物、甚至是娱乐化的明星做“答主”的服务模式纷纷登场,而消费者们似乎也愿意花上几两银子去获得答案,看起来,所谓的“知识付费”也渐渐被认可。

1.什么情况?

出版人觉得,教育出版、专业出版,是出版业三大板块之两个重地,直接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即使在大众出版的板块,也有大量基于知识的大众阅读产品生产!

而且,知识服务的概念似乎是图情界一直在闷头推进的玩意儿,出版人刚刚反应过来要在上游开始切入,与图情界合作,共同提供知识服务,咋就忽然成了互联网的模式了?

不奇怪。

广大消费者为“知识”付费,其实是在找“信息选择代理人”!

信息是分层级的,原始信息、数据、高级信息、知识,其信息含量和信息价值在逐级提高,当下一级的信息供应超过一个量级规模,从中提取高一级信息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就会陡然提高,所以,海量信息这东西,其实真不是啥好事。

消费者还没有享受够“海量信息获取的便利”,就马上掉入陷阱。个体对信息处理的困难,对获取路径和获取方式,都出现“选择”困难,别忘了,还必须同时特别小心提防那些昧着良心提供错误、甚至错误到可以致命的信息的所谓“百科”内容产品供应商。

个体消费者对信息的选择问题,说到底是选择信任哪个“信息选择代理人”的问题。今天的互联网企业所努力扮演的角色,正是传统出版机构、图书馆曾经扮演的角色。

2.出版人做知识服务的长短板

原新闻出版总署从十年前开始论证推动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直至十二五后期,在新一轮论证过程中发现,此前被技术企业(且是传统技术企业)牵着走的太远,偏离了出版的主流之道,简单说:不全面。所以提出要构建知识服务体系,不只是技术研发,或者说,甚至首先不考虑技术,而是先从知识服务的场景设计出发,从知识服务模式倒推回知识产品生产,再回到知识资源采集、积累、管理、挖掘、复用、循环、加工。

同时,从产业链角色布局、标准、政策门槛、技术、模式多方位考虑,政府扶持、行业机构组织、项目带动、企业为主体,兼顾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兼顾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主体,既要满足消费需求,又要引导消费,不能任由错误的知识内容、垃圾内容泛滥,构建起健康良性的知识服务体系。

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为了看清出版业目前在知识服务方面的长短,机构改革后的总局,开始启动专业出版领域的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寻找传统出版机构的长短板,努力推动传统出版人找到最终的路径。

传统出版业的长板在于:

一是有大量优质知识资源,既有大量的存量知识资源,又有每年都在不断翻新的增量知识资源;

二是聚集了大量的知识资源创造者,很多专业出版社都有相对固定、并不断扩大的专家作者队伍;

三是具有大批积累了知识产品生产经验的编辑。

传统出版业的短板在于:

一是对知识的精细化加工不足,知识体系建设、知识本体、主题词库的建设都还相对落后,这与出版业长期对技术的敏感性不足有关,更与长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有关;

二是对用户的需求调研不足,对知识产品形态、知识服务模式的想象力不够,这是出版业长期的知识市场垄断地位带来的惰性,也是传统时代对出版人创新精神用各种体制机制加以束缚的恶果。

3.出版业知识服务的升级方向

吴晓波是一位在实践中的思考者。

他讲到三个收入方向,广告、内容、电商。

判断和总结,都很到位。 出版业可以借鉴这些思考成果。

做高端的内容产品供应商,即知识产品供应商。

做高端的培训、咨询服务商,即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做新模式的广告商,让自己成为平台,让知识成为商业入口,即基于知识服务、做相关企业(及其产品)的推荐商。

我们不要看着别人的热闹去羡慕,也不要盯着别人的短板去嘲笑,要保持清醒不盲目崇拜,更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

互联网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内容企业,那种开放式思维(用知识做接口,碎片化以方便融入各种分发渠道;当然,碎片化的背后应当是管理编码化、管理结构化、存取可复用的资源库作为依托,才能避免互联网企业“后劲不足、可持续性差”的弱点)、密切联系用户(设定大量的个性化、贴身化服务的应用场景;当然,一味迎合用户、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是不应当鼓励的)。

目前看到的互联网企业做的所谓的“知识”付费,那都是怎样的知识?相信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只靠天天在那里回答如何“怎样追女孩”之类的问题。我们不是批评甚或排斥这些“知识”,这些有趣的知识也是消费者需要的。但是别忘记,个体的内容消费所基于的需求,是社交、消遣和学习。

其中,“学习”才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基本,更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所依赖的根本。

同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出版人应当重拾我们应当有的担当。出版业是横跨“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的特殊产业部门。从文化产业的视角看,出版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再创造”。出版人,别糟蹋了历史存留下来的、我们库存的知识资源;要让文化内容中、最为精准的知识得以传承。

4.知识服务体系:三生万物

有人说,西方媒体强,不只是传播技术强,关键是背后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世界大同,和而不同;强者谈同,弱者谈和。强者弱者,生死之间,全赖知识。活下来的,真正不败的,是规律,是常识;真正统治人类世界的,各个国家、民族竞争的,归根结底,是知识。

但,无道不存,无术难远。掌握规律,形成强大的思想价值体系,由规律总结形成思想体系,是道生一。

思想通过表达、表现成为信息内容,内容归纳提炼结构化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呈现与传播,需要记录和存储,需要掌握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内容是同根两枝,信息的高级阶段是知识、文化的高端形态也是知识,由思想到内容与技术,道之现形与术之载体,是一生二。

内容与技术结合,形成标准、方法与工具;而后,基于需求形成服务。知识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任务无外乎:知识体系建设、知识组织与管理工具研发应用、知识组织与管理的标准编制,知识产品生产、知识服务模式建设。因此,内容+技术(标准/方法/工具)+服务(产品+服务),是为二生三。

用户对知识的需求,千差万别,顺应其变,基于前期体系化的知识资源积累与组织管理,以内容+技术+服务,借助各种平台渠道,在各种用户界面上,推出不同的知识内容产品,提供各种具体模式的知识服务,是为三生万物。

所以,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完整的知识服务体系,前端:基于各专业领域的知识分类体系建设,推进知识资源的累积与循环累进,是知识资源的采集、加工、组织、管理与挖掘;中段:是各种形态的知识产品的生产;后端:是知识产品的多渠道推送与面向用户的多模式服务。

当前,知识服务的产业链条还未完全成形,传统出版业仍然还有时间和机会,跟上这一轮变革。

聪明的,醒醒,赶快上路吧! 解放思想,解放知识。

(转自:出版头条)

作者:冯宏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副司长

备注:以上录音制品,经中国ISRC中心审核与分配中国标准录音制品ISRC编码;具体信息如上,公示内容供公众监督指正,任何个人或单位均可就此录音制品信息提出异议。

  纠错补充   提交收录   认领作品

上一篇:

著作权保护声明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TOP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